融資租賃發展歷程簡史
起源階段 1981~1984
1981
改革開放初期,外匯緊缺,為引入外資,在榮毅仁倡導下,國內第一家租賃公司——中外合資的東方租賃有限公司成立。
1984
環球租賃和外貿租賃成立,81-84 年間租賃公司數量不多,經驗缺乏,各方面條件都不具備,只做一些嘗試性業務。
1985
由于進口汽車需要批文,而與外經貿部有深厚淵源的東方租賃和外貿租賃可以獲得汽車進口批文,因此租賃公司名為租賃,實際上是在變相高價賣批文。
1986-1987
融資租賃的隊伍迅速擴大,中國人民銀行也注意到融資租賃的動向,開始介入融資租賃公司的管理和審批,國有的融資租賃公司開始陸續申報非銀行金融機構,銀行和信托投資公司也開始經營融資租賃業務。
1988
租賃額發展到第一頂峰,下半年因經濟過熱國家進入緊縮銀根,租賃的滲透率開始首次下滑。
1989
因政治動亂國外停止給內資企業貸款,租賃額下滑。
曲折發展階段 1985~1988
1990-1992
90 年~92 年租賃額逐步上升,特別是92 年鄧小平視察深圳后,中國進入又一個過熱期,租賃額和租賃滲透率均創歷史新高。融資租賃行業在泡沫的沖擊下,開始扭曲。合資租賃公司主要為所謂國內500 強大企業提供租賃服務,但租賃主要采用回租(貸款為主要特征)方式。內資租賃公司則把精力轉向房地產和高息攬存業務,租賃額迅速回落。
1993
國家的會計體制進行重大改革,許多租賃的稅收優惠政策被取消加速了租賃行業的萎縮。
1996
國家稅制又給租賃行業在技術改造項目中開了加速折舊的口子,租賃業暫時制止了下滑的趨勢。
1997
國外的一些IT 產業的廠商悄然進入中國的融資租賃隊伍。他們帶來了全新的租賃理念和經營模式。租賃物件開始向IT 設備轉移,國內的租賃公司也開始向電信行業進軍。1999
由于泡沫的后期影響,到1999 年時中國的融資租賃業幾乎陷于停滯狀態,租賃的滲透率回到了84 年以前的水平(0.26%),而此時美國租賃的市場滲透率已是30%。99 年6 月,為了解決租賃行業的發展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召集國內租賃行業的專家、學者以及美國、日本和韓國的租賃專家聚在承德研討租賃的困境、發展和出路。
復蘇階段 2000~2006
2000
1999年之后不到兩年的時間,租賃的法律、監管、會計準則等相關的四大支柱,都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租賃的外部環境得到徹底地改善。租賃公司的融資功能開始向中介和資產管理功能方向發展,現代租賃的特征在中國逐步顯現。租賃公司也開始大分化、大改組,不務正業或資產不良的公司被淘汰。
2001
2001年是租賃公司的重組年,行業經過洗牌后將迎接創新租賃新的時代。
2003
因為民營控股金融租賃公司的圈錢行為暴露,融資租賃再次陷入低谷。
2004
商務部批準第一批內資試點企業。
2005
2005年商務部修改了審批門檻,中外合資融資租賃又成為主力軍。
2006
2006年銀行準備入股金融租賃公司,兩個不同機構的融資租賃公司都在擴大自己的隊伍。
快速發展階段 2007-至今
2007
全國許多地區在加快租賃業發展的同時,也注意加強租賃市場管理,年內有13 個城市發布地方法規,重點對服務和實物租賃市場進行規范。
2008
首批獲批準5 家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全部啟動。
2009
商務部將融資租賃公司的審批權下放到省一級商務主管部門。
2010
銀監會批準中石油組建金融租賃公司,成為國內首家由產業類企業控股的金融租賃公司。
2011
中國融資租賃交易規模高速增長,在全球的總規模排名由2008 年的世界第八位到2011 年躍居世界第二。
2012
上海、北京、江蘇等全國十個地區啟動融資租賃“營改增”稅收政策試點。
2013
業內外專家對售后回租業務提出質疑,導致售后回租業務幾乎處于停滯狀態,行業發展陷入困境。12 月中旬,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對售后回租等業務稅收政策進行調整,才使行業發展重現生機。
2014
2014 年融資租賃對實體經濟的推動作用受到從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視。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下,預計我國融資租賃業將在15 年內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租賃大國。
2015
8 月26 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加快融資租賃和金融租賃行業發展的措施,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和市場空間的逐步打開,我國融資租賃行業實際上已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上一篇:圖解融資租賃不能說的秘密
下一篇:資產金融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應然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