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牌”進行時:次貸危機后融資租賃行業格局流變
“次貸危機”爆發距今,已有八年,但是,這次危機遠未像人們逐漸淡化的記憶一樣,漸行遠去。相反,其在各國諸多領域內所引發的種種深遠影響,至今依然綿延不絕——在全球經濟系統的一個小角落里,中國融資租賃行業正在發生的格局流變,即是其中一例。
從全球經濟系統循環的角度來看,“次貸危機”意味著,美國通過其國內金融市場杠桿創造“需求”,并憑借美元的全球貨幣地位,實現需求的對外輸出,以平衡全球“供給”的能力,已呈強弩之末勢。對于中國而言,充足外部需求的瞬時“失速”,則足以使中國這間“世界工廠”立陷于休克,進而導致不敢想象其后果的經濟、社會,甚至政治危機爆發,所以,當時的溫家寶總理當即推出“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的“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以政府投資需求的快速上升置換出口需求的急速下降,鎮定大局。
正是這個“需求”置換的決策,成為深刻改變中國融資租賃行業的演進路徑的歷史性“伏筆”。一方面,主體上以要素投入驅動,并發揮勞動力比較優勢以配套出口的中國制造業,趨勢性地,從此失去了穩定的出口需求支撐——雖然這種需求的長期性衰落,因當時的強經濟刺激而暫未顯現。另一方面,強刺激所導致的天量信貸規模——十萬億,激發了已有過剩產能的進一步過剩局面形成。前者不但對中國融資租賃已經在制造業中形成大量租賃資產質量,構成嚴重潛在威脅,而且也直接昭示,中國融資租賃將要“深陷”制造業目標市場泥沼的階段性困挫局面,難以扭轉。后者則為中國融資租賃中的“通道”業務出現,設定了路徑起點——強刺激退出后,任何對過剩產能加以限制的努力,都將被各種來自于“路徑依賴”的反制力量所“對沖”——銀行體系盈利壓力、地方政府經濟增長壓力,以及過剩產能主體對自我利益的努力維護等等——借此,融資租賃的國內信貸投放通道業務和跨境資金通道業務,應運而生。
最新的行業資產統計數據顯示,融資租賃行業資產規模,在2016年中,大約為4.5萬億,其中企業數量占比1%的金融租賃公司資產規模,大約占到了行業資產規模的四成。如果,考慮到規模龐大但暫無準確統計數據的,顯示在融資租賃公司群體資產負債表上的銀行信貸“通道業務”資產,那么,實質上直接來源于銀行體系行業資產規模占比,將進一步大大提升。既然外部環境的趨勢性方向引力,可以對融資租賃行業的格局變化,產生如此強大的作用力,那么,合理的邏輯當然是,一旦行業外部左右大局面的趨勢性力量發生新的方向性變化,那么,融資租賃的行業格局也必將再次隨之發生演變。
這種趨勢性力量的方向改變,已然發生,其發力的起點,就是習大大在2014年提出的“新常態”。
“新常態”的提出,既是對次貸危機深遠影響被動承受的一種理性認知,也是在戰略上,對抗次貸危機負面影響的一種主動應對。在“新常態”過程中,中國將奮力脫離在全球價值鏈當中的底端禁錮,參與全球領域內的市場與資源競爭——不再以堅忍的心態俯首承接外部“分派”的需求,而是要通過真正的實力提升,去“斬獲”足夠的,可以支持中國實現崛起的全球市場需求。這種市場需求,或者說,經濟學定義的“有效需求”——具備購買力的現實需求,是任何一個經濟系統,無論是國家還是全球,得以循環運轉乃至發展成長的“食物”。對于中國這個開放且產能過剩經濟體來說,其需求來源,無非兩端,一是在市場內生需求基礎上,疊加主動規劃和創造的需求,二是靠自身實力的提升,同時“贏得”內外部需求規模的不斷攀升。前者體現凱恩斯主義思想——一種因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而被激發的,對自由市場經濟原教旨市場膜拜信念的批判與修正;后者則體現熊彼特破壞性創新的經濟社會發展思想——在當下的中國,則被稱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對于中國融資租賃行業而言,這種深刻的環境趨勢力量的方向性改變,已經清晰無誤地被2015年國務院68/69號文件所傳達。但是,總體上,當前融資租賃行業中的企業群體在經營定位取向上,依然故我——甚至,反而因新的環境趨勢變化,而更顯局促茫然,甚至彷徨混亂。對于中國的金融/融資租賃企業群體而言,前面的路,只有兩個方向:變革而生,亦或,固執而死——換言之,那種適應于要素驅動經濟增長模式,并且還因此而取得了爆發式資產規模膨脹的行業格局,必定會因環境趨勢力量而做出相應的調整——行業的“洗牌”,無可避免。
實際上,行業洗牌的前奏,已然響起。
培訓公告 | ||
8月26-27日 | 上海—金水灣大酒店 | 汽車融資租賃業務操作流程、模式創新與風險控制專題研討會 |
歡迎垂詢 133-3106-9587 楊志軍 | ||
或登陸http://www.syslib.net了解課程詳情。 |
上一篇:融資租賃租賃企業風險控制中的員工控制
下一篇:為求上市 順豐切斷航空融資租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