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發展尚需破解融資難
新聞再現
截至今年4月底,全國入庫的PPP項目達到8042個,總投資達9.3萬億元,PPP項目覆蓋也由5個行業擴大到13個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PPP模式也面臨著融資難難題待解。
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改革在中國用3年走完國外二三十年的發展歷程。
“以前在銀行工作總是考慮怎么降低風險,避免出現不良貸款。現在到企業工作,就感覺融資門檻怎么這么高。”曾在農發行擔任過分行行長的左志,道出了如今PPP項目落地中的頭號“攔路虎”——融資難。
“在不少人想法中,央企PPP項目融資是順風順水。其實,與社會資本一樣,也面臨著融資的瓶頸問題。”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事業部總經理助理姚磊說,從2015年到現在,企業簽約PPP項目投資總額是1500億元,目前落實項目貸款只占到三分之一左右。
PPP項目為什么會出現融資難?首先是因為多數PPP項目規模大、期限長、風險高,而金融機構等融資方前期參與度不夠高,尤其在項目識別、項目準備階段參與少;同時,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成立的項目公司,因為資產規模小、現金流少,限制了自身融資能力。另外,我國PPP項目融資的方式還比較單一,仍然以銀行貸款為主,而通過銀團融資、債券融資、信托融資、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籌集資金的比例還比較低。所以,建議金融機構研討創新出符合PPP模式的信貸方式,引導融資方式轉變,優化投融資環境。
PPP發展主要領域?
融資租賃與PPP項目結合點?
當前,中國推進PPP還是以示范為主。2014年到2016年,通過示范探索出一條新模式,從當時僅僅5個行業覆蓋到目前13個行業,社會資本的取向上也以交通領域、市政領域和環境領域居多,同時向醫療、教育領域擴張,主要為民生工程,為城市化建設服務。
由于PPP項目多為長期合同,往往持續20-30年甚至更長,因此無論是在項目的建設中還是在其后續運營期內,都需要匹配穩定的中長期資金,以規避項目建設及運營中現金流的管理風險,融資租賃模式恰恰能夠契合這項需求。PPP項目的全項目周期為項目建設、運營、維護階段,融資租賃在建設、運營階段分別以直接租賃和售后回租方式進入,后期維護階段融資租賃暫未進入,但隨著融資租賃在我國的不斷發展,融資租賃將會逐漸滲透到PPP項目的全項目周期,這也是融資租賃企業發展的目標之一。
一是直接租賃。租賃公司出資購買設備或不動產,出租給企業使用,在租賃期內,設備的所有權屬于租賃公司所有,企業擁有設備的使用權和收益權,分期向租賃公司支付租金。這種模式可以解決購置成本較高的大型設備或不動產的融資難題,緩解項目初始基建資金壓力。
二是售后回租。這種模式是在直租業務的基礎上發展變形出來的,即:企業將自有設備或不動產出售給租賃公司,再租回使用,起到了盤活存量資產、改善財務狀況的效果。
培訓公告 | ||
7月23-24日 | 上海—金水灣大酒店 | 融資租賃業務操作流程、項目評審與風險管控實務操作高級培訓班 |
歡迎垂詢 133-3106-9587 楊志軍 | ||
或登陸http://www.syslib.net了解課程詳情。 |
上一篇:利用證券化無縫銜接資金端和資產端 解決融資難和資產荒難題
下一篇:融資租賃售后回租業務模式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