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融資租賃行業發展回顧(中微觀篇三)
三、行業運行出現的問題與挑戰
(一)宏觀經濟不景氣,盈利能力下降
宏觀經濟形勢不佳,投資需求較弱,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會使融資租賃投放市場總量增速受到一定影響。國內貨幣政策較為寬松,利率處于下降通道,降息周期壓縮融資租賃業務的利差空間。可見,在“量”和“價”兩方面,融資租賃公司的盈利能力都受到挑戰。
(二)信用風險持續上升,資產質量下行壓力增加
融資租賃行業所面臨的信用風險有所上升。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末,金融租賃公司不良租賃資產110.42億元,比年初增長26.27億元,不良融資租賃資產率0.89%,比年初增長0.12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238.61%,比年初下降31.34個百分點。

內資試點和外資融資租賃公司缺乏行業整體數據,在本文中以香港上市公司遠東宏信為例進行分析。遠東宏信近年來也經歷了“雙升”的過程,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租賃行業信用風險的縮影。

注:2012H1以及2013H1數據財務報表中是美元數據,采用6月最后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將其轉換為人民幣單位。
(三)創新業務艱難探索,不確定性較高
新興業務的開展在稅務、法律、風險等方面面臨較高不確定性。以文化科技領域為例,目前無形資產是否合適作為融資租賃標的尚存較大爭議,其價值評估、流轉途徑、所涉稅費等方面都有難點。一旦發生法律糾紛,融資租賃公司可能處于不利地位。這些因素都制約著包括文化租賃在內的創新業務,難以真正廣泛復制和推廣。
(四)逾期壓力增大,租賃資產管理面臨挑戰
由于信用風險上升,部分融資租賃公司開始出現逾期,整體資產質量有下降的趨勢。在資產管理上,國內租賃公司也往往面臨著“取不回、拿不走、賣不掉”的難題。這種現狀,一方面主要是由于我國融資租賃行業一直以來重“融資”、輕“融物”,另一方面也與我國融資租賃的法律環境、信用環境以及二手設備流動市場發展相對滯后有較大關系。
(五)售后回租開票難題依舊存在
2015年12月25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期間有關增值稅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90號),明確售后回租業務計算當期銷售額時可以扣除的有形動產價款本金,為書面合同約定的當期應當收取的本金。無書面合同或者書面合同沒有約定的,為當期實際收取的本金。但是在很多地區,回租業務涉及到開票問題時依然難以操作。
注:本文僅以上市公司為樣本,不能代表所有企業。但在租賃行業公開數據缺乏的情況下,可供參考。
上一篇:2015年融資租賃行業發展回顧(中微觀篇二)
下一篇:關于融資租賃在“營改增”過渡期內的12個疑惑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