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租賃搶灘自貿區的冷思考
近日,關于天津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政策有望月底出臺的消息甚囂塵上,作為天津自貿區“殺手锏”的融資租賃備受青睞,各路資本爭相涌入,企業紛紛開始搶駐布局,熱潮漸起。
在11月13日召開的“天津市金融改革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部署推動會”上,據人民銀行天津分行行長周振海透露,《關于金融支持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實施意見》預計將于本月底正式批復,基本囊括了上海自貿區兩批金改政策除國際金融中心相關政策外的全部內容,且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京津冀、融資租賃等方面的天津特色政策支持。
所謂融資租賃,即一種金融、貿易和服務相結合的新型金融服務模式,是國內繼證券、信托、基金之后又一新型大規模金融工具,不僅可以減少企業固定資產沉淀、盤活企業資產,更能釋放企業活力,推動制造業升級換代以及拓寬中小企業投融資渠道和服務實體經濟等。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融資租賃市場規模超過3.2萬億元,比2013年年底的2.1萬億元增加1.1萬億元,同比增長52.4%,且正以每年50%的增速在迅速擴張,有望在今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融資租賃市場。預計2020年我國融資租賃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萬億元。
近年來,融資租賃業出現井噴式發展,除國家和地方層面利好政策助推外,主要得益于自貿區建設,金融創新釋放出了制度紅利。
從2013年上海自貿區設立以來,國內融資租賃公司借道自貿區開展境內外租賃服務的模式日漸成熟,一片紅火景象,浦東新區成為國內融資租賃業最集聚的區域之一。
截至2014年11月,上海自貿區內已經累計引進了264家境內外融資租賃母體公司和314家項目子公司,累計注冊資本超過了847.6億元。
打造以融資租賃為“金字招牌”的天津自貿區也毫無例外。利好消息持續暖場,吸引融資租賃企業扎堆落戶。
據了解,天津東疆保稅港區是天津自貿區的主要落地區域,現已形成了飛機、船舶、大型機械三大融資租賃業務板塊,整個存量租賃資產余額達3500億元。僅在東疆注冊的飛機租賃公司就超過500家,成為中國飛機租賃的中心。
目前,天津的融資租賃業占全國規模的三分之一,業務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我國融資租賃聚集“高地”雛形漸顯。
自貿區內融資租賃業欣欣向榮只是國內融資租賃業發展熱潮方興未艾的一個縮影。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自貿區的擴容,我國融資租賃業駛進快車道,有望彎道超車。
而滲透入各行各業的“互聯網+”,為融資租賃熱潮又添一把薪火。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調結構促轉型的關鍵節點,融資租賃借力于互聯網金融工具,不僅可弱化市場上的資金錯配,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同時也可以滿足融資租賃和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雙向需求。比如,全國租賃資產交易平臺就是“互聯網+融資租賃”模式的一個典型范例,其不僅定位于一級市場的債權轉讓,還著眼于未來的租賃市場,即租賃公司資金拆解市場的二級市場有固定收益的交易市場,這一點目前其他平臺甚少涉足。
互聯網金融與融資租賃行業的深度融合,不僅重塑了融資租賃行業的發展方向,甚至還衍生出了一些新模式,并反過來開始對實體經濟產生積極作用。
作為炙手可熱的“香餑餑”,誠然前景可期,但就目前而言,我國融資租賃的發展水平、規模以及業務模式仍與國外成熟市場差距頗大,梳理融資租賃業的發展史也可以清晰地看出,政策法規、融資渠道、資本錯配、產品設計等多個短板都制約著該行業在國內騰飛。
對于融資租賃業,資金肯定是問題,但不是最大的問題,關鍵在于解決行業配套問題。在由商務部流通發展司發布的《中國融資租賃業發展報告(2015)》中明確指出,融資租賃業存在四大問題,即政策法規仍需完善、融資渠道相對單一、業務模式有待轉型以及人才隊伍亟須培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互聯網金融為融資租賃提供了新渠道、新工具等,但和所有新生事物一樣,“互聯網+融資租賃業”的新模式也面臨著行業規則不夠健全、產品投資安全性不足等諸多具體問題,未來要走的路還很漫長。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上一篇:商務部研究院醞釀互聯網金融企業信用評級國家級標準
下一篇:中銀航空租賃計劃通過香港IPO籌資至多1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