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租賃業本源,助力制造業強國
制造業強國力才強
人類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等幾個發展階段。其中工業革命促進了人類現代化的進程、科技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工業化進程是否完成,成為是否為強國的重要標志。誰先實現工業化轉化,誰就率先成為世界強國。
一、中國制造業現狀
中國是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每年1號文件必定是針對農業的。發達國家中的強國都是工業化國家。中國要成為強國,必須完成工業化改造進程。
中國長期以來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農業大國。進入工業革命以來,因清政府的衰敗,沒有跟上歷史發展的步伐,因而近百年的時期內進入落后被動挨打的局面。解放后,中國開始建立了自己的工業體系,改革開放后,中國加速了工業化進程。由于起步晚,工業基礎相對落后,制造能力還不算太強。
新中國成立以來,為了保衛祖國、建設祖國,富國強軍。中國現有的財力先用在保障科研的發展,再用在保障軍工的生產上,最后才輪到民品生產的發展。雖然有兩彈一星,但因財力有限,百姓的生活水平依然處于低下狀態。
隨著改革開放,“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勵我們發展經濟,加速工業化進程,尤其是民品的生產,直接改善和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率先實現人民生活現代化。與此同時一些高精尖大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設備我們也能自己制造,有些民口企業生產的產品也可應用軍工生產上,軍民融合中“增加物質基礎”的原則成為發展的國策。這說明我國的工業進程遠沒完成,富國強軍要均衡發展。
雖然我們已發展為世界“制造大國”,但還沒有成為“創造大國”、“制造強國”。表面上看傳統工業似乎進入飽和狀態,實際上離工業化進程的完成還有相當一段距離需要追趕。許多高精尖的設備、 特種材料還不能擺脫從國外引進,受國外限制的局面。因此我國的制造業整體上看不是飽和過剩了,而是要淘汰落后產能,在新的領域里還有很大發展的空間。租賃業也會在這個領域里有再度發展的空間。
二、租賃業再次面臨著挑戰與機遇
租賃業經過10年高速發展,終于在金融的整頓環境中遲緩下來。現在大批租賃企業面臨著轉型的問題。在新一輪的挑戰與機遇面前,業界一些有識之士呼吁租賃業要不忘初心,回歸租賃的本源。
融資租賃的初心是什么?現在指的又是哪些?租賃業要轉型如何轉、向何處轉?這些都是租賃業面臨的巨大的機遇與挑戰的大問題。做的好,轉型成功,駛向新的藍海。做不好只有轉業改行做其他事情了。
1981年國家提出改革開放的第五年,經過10年文革浩劫,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1976年提出的改革開放,要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還是一個漫長而緩慢的過程。當時國家急需外匯、先進的生產設備、技術和管理來改變落后的經濟面貌。融資租賃就是在金融改革尚未開放是通過“融資租賃”方式實現利用外資、進口先進的生產設備,同時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迅速解決發展與改革的瓶頸,變相達到設備貸款的目的。
當時最需要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問題。因此那是租賃進口的設備主要以紡織、食品加工等輕工生產設備,以滿足物質及其缺乏的現狀。中國的融資租賃在民品生產工業化進程中發揮過積極的促進作用。這就是中國租賃業服務制造業的原本。
現在民品生產已經過剩,租賃在這些過剩的領域已經難以發揮“刺激投資”的作用。但我國基礎工業水平雖然也有高精尖的產品,但整體上還處于中低水平,租賃業在這個領域里還是有可發揮作用的余地。
租賃服務制造業,中國的制造業現在需要的是發展大國重器,高科技產品、高精尖科學試驗設備、檢驗檢測儀器,大型、超大型重工產品、大規模半導體芯片、特殊用途的材料等方面加強制造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改善基礎工業薄弱的局面。制造出只有中國有,別國沒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成為真正的強國。近幾年我國在這方面已經有了突出的表現。航天、軍工、天文、重器制造在國際上已經有輝煌的表現,基礎工業的發展速度也是突飛猛進。過去生產不了的設備、產品、軍事裝備等現在我們可以自己制造。租賃業不要被某些領域“實體企業下滑”一葉障目,要看到市場可滲透的發展前景。
反觀美國,因為制造能力過剩,因而從實體經濟轉向虛擬經濟轉變。人們都忙于“資本運作”,忙于“用錢賺錢”,而逐步放棄了制造業的原本。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許多產業都轉到國外,有能力制造的人才要么外流、要么轉行,原有的技能技巧都荒廢了。直至瘋狂金融造成全球金融海嘯,傷了元氣,逐步走向衰落。這從另一面證明“制造業強則國力強”中國什么時候也不能放棄制造業。富國強軍都指望制造業的強力增長。
中國的經濟要使持續發展,改變工業基礎整體落后的局面,必須要在發展制造業上很下功夫。租賃業主要服務對象要從輕工向重工業、加工制造業轉換,向能制造“制造設備”的設備租賃方向轉變(如:租賃進口精密機床,加工制造精度高的機床生產產品質量和產能均高的設備)以加速中國工業化進程。
三、租賃業要圍繞著如何服務制造業的創新
現在租賃業創新的口號喊的震天響,雖然有些創新給租賃業帶來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通路。但還有一些“創新”做的確很奇葩。
國際公認的現代租賃7大要點之一是“針對租賃合同或租賃公司的法律、稅務和其他監管條例不應使租賃業務相對于競爭性業務(如:信貸、典當、信托、賒銷、分期付款銷售等),處于不利地位”。這是租賃行業獨一無二的獨特優勢。
如果租賃“創新”把這個基本點徹底改變甚至消失,把所謂“創新”當作規避金融政策限制的一種手段,一種冠冕堂皇違規操作的擋箭牌、遮羞布,是站不住腳的。現在金融整頓,限制、查處或禁止租賃各種違規做法已經體現出國家對這種所謂“創新”持否定態度。對把“刺激投資促進消費,增加物質基礎”的租賃篡改成“以錢生錢幾乎與物無關的租賃“創新”給予徹底的否定。
租賃業要再次興旺,須回歸原本從服務制造業開始,從新增固定資產的租賃開始。
四、中國租賃業轉型需要解決的瓶頸問題
1、觀念的轉變
由于近10年內,租賃都是以類信貸的售后回租為主。從企業到監管部門,很多人都把其看作“以錢生錢”的業務。雖然口頭上說融資租賃服務了實體經濟,但“實體經濟”這個概念太大。雖租賃規模呈幾何爆炸似增長,可占國民經濟重要比重的制造業卻呈斷崖似衰落。足以說明融資租賃業這種“服務實體經濟”已經嚴重脫離了其服務制造業的本源。
如果真要實現經營轉型,不忘初心,回歸原本。達到國務院對租賃業兩個指導意見中指出的解決 “行業對國民經濟的滲透率和行業覆蓋率仍然較低”問題,必須要開展“增加物質基礎”的直租(簡單融資租賃)業務。服務重點應該是除過度競爭和高污染、高能耗產業外的制造業。沒有這個思想基礎是難以轉型的。依然抱著“以錢生錢”心態開辦租賃業務的渠道越來越窄。
2、租賃人才問題
因為大多數租賃公司都是以類信貸業務、通道業務為主,所謂“租賃人才”主要是信貸人才、資本運作人才。真正能做直租業務的人才及其缺乏。他們多數只懂金融,不懂貿易,不了解租賃物的市場和利益關聯方,由此很難利用物來控制租賃的風險,很難在貿易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租賃業更需要有貿易基礎又懂金融的復合人才,才能在服務制造業中發揮作用,實現公司業務的經營轉型。
3、租賃物件定位問題
歷史的經驗充分證明,要開展直租業務必須要具備專業化經營的能力。所謂“專業”是要對租賃物件的市場和性能有充分了了解,才能利用其控制交易風險,增加利潤收入。
租賃要服務制造業不能一概而論,前面已經分析了中國制造業的基本情況,傳統民品生產的制造業已基本飽和,高能耗、高污染產業受到限制。這些領域不需要租賃在其做增量服務。軍工、航天、信息技術(IT)、節能減排、智能機器人、高精尖生產設備、特種材料生產設備等新興產業需要大量“增加物質基礎”的租賃服務。
4、市場定位
現在租賃業開始關注“一帶一路”和“軍民融合”兩個領域的市場。前者因以基本建設為主,適合租賃的主要在建筑設備和輸出制造業過剩產能方面提供服務。后者因為在“增加物質基礎”上的基礎領域的融合,與租賃服務制造業的吻合程度相當高。因此筆者建議租賃業要關注這個領域的租賃。目前已通過有關渠道向國家高層建議設計“軍民融合租賃”頂層設計,爭取自上而下地向租賃業和軍民融合企業推廣和普及開辦租賃助力軍民融合建設發展業務,以解決這個領域的政策問題、業務程序問題、標準化經營的問題。
上一篇:特殊融資租賃物法律研究:知識產權篇
下一篇:李志剛:融資租賃若干法律實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