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租賃同業業務成融資租賃發展“新藍海”
當前,融資租賃行業快速發展,資產規模已突破4萬億元,成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其中,同業業務正成為租賃公司增長的“新藍海”,未來必將成為萬億元級的金融市場。
2016年是租賃同業業務發展的重要分水嶺。此前,租賃公司多將同業業務作為拾遺補缺的手段。買方旨在解決渠道不足難題,賣方多將顯性或隱性不良資產騰挪出來,因此,鮮有租賃公司將同業業務作為主要的業務品種。而在2016年,租賃同業業務卻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首先,租賃同業業務的快速發展源自“資產荒”的壓力。目前,我國經濟處于“三期疊加”階段,與前幾年相比,整個行業都難以獲得優質資產。同時,考核與增長壓力未得到緩解,導致競爭不斷加劇,因此各家租賃公司必須尋找新產品和新的擴張模式。在此背景下,同業作為資產來源是一種很自然的選擇。特別是具備資金優勢但受限于資產渠道的大中型金融租賃公司更是將其看作極具潛力的創新業務。實踐證明,同業業務確實緩解了資產規模的增長壓力,這也進一步堅定了租賃公司發展同業業務的決心。
其次,租賃行業參與機構的多元化,使得同業市場具備了吸引買方參與的資產基礎。商務系租賃公司數量眾多,新設公司的股東背景、資本實力、發展模式、業務選擇等比較多元。即使是金融租賃公司,許多新設機構的股東也不再是大型商業銀行,因此,大型租賃公司與中小租賃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與融資租賃公司,歷史悠久、經營穩健的公司與行業新貴之間必然存在公開市場信用等級、融資能力和融資成本的差別。對于資產獲取能力強,但短期無法獲得低成本資金的租賃公司來說,用優質資產換低成本資金是可取之舉,這就打破了劣質租賃資產賣出的傳統邏輯,從而吸引買方參與同業業務。
再次,由于很多租賃公司的資產規模達到資本充足率上限,發展表外業務、提升管理資產規模、尋求交易型收入成為必然路徑。租賃公司的業務呈現重資產、高資本消耗的特征,股東不可能無限增資。出表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租賃同業業務交易不失為一種選擇。由于同業業務的交易雙方都是租賃公司,買方能夠更好地理解賣方的基礎租賃資產,對賣方的信用風險識別水平有著清晰認知,達成交易的效率往往比場內市場更快。
此外,租賃同業業務的較快發展,還來自于租賃公司發展定位轉變和商業銀行對租賃公司風險重審的推動。一方面,隨著專業化的提升,租賃公司意識到不能一味求大求全,而是在具備優勢的領域專注地深挖下去,因此,很多租賃公司存在結構調整的需求,發展定位從資產持有型機構向資產交易型機構轉變,以獲取資產交易收入,增厚盈利水平。盈利模式的多元化讓市場供求數量都得到提升,使同業業務的定位向“資產負債管理+盈利”的二元化目標轉變。
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對租賃公司的風險進行了重新審視,2016年,一些風險事件讓許多銀行暫停了對一些租賃公司的新增授信,影響了租賃公司“補血”能力,為此,不少公司將同業機構作為資金渠道,帶動交易活躍度大幅提升。與此同時,新籌建開業的租賃公司較多,向成熟的租賃同業購買存量資產為同業業務帶來巨大增量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租賃同業業務仍然存在著一些發展障礙。一是稅務風險增加。融資租賃具備融資和融物的雙重特點,租賃資產包含物權,在交易過程中伴隨大量物權轉移。在稅收制度具備解釋空間的情況下,物權轉移可能被認定為銷售,使得租賃公司的稅務風險擴大。二是標準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各家租賃公司在行業選擇、風險認知上的不同,使得很多租賃資產難以標準化,此外,合同條款的非標準化也制約著交易效率。三是缺乏統一透明的交易場所。租賃同業業務主要集中于線下,沒有監管機構認可的線上交易平臺,很多交易規則是行業內的專業人員“摸著石頭過河”探索出來的,難以形成全行業統一的模式和操作級產品,行業透明性較差。四是公司內部定位差異較大,發展方向缺乏共識。當下,應積極鼓勵租賃公司將同業業務作為重要發展方向,使其能抱以更開放的態度發展同業業務。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融資租賃行業發展步入黃金期,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在可比的租賃滲透率指標下,中國的租賃市場應該達到十萬億元級別。據此,筆者認為,未來租賃同業業務必將向專業、快速、標準化、高科技含量的方向發展。
具體表現為,一是專業化開放共享的理念得到實踐。由于租賃公司專業化分工的發展和行業選擇的差異化,未來一到兩年,會逐步形成專業化的資產交易圈,特定行業的租賃資產將會集中到少數租賃公司。因此,同業業務必將呈現“小圈子”的特點。
二是人才隊伍和組織架構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租賃資產交易的專業化既包括基礎資產的行業判斷和風險識別,也包括適用于租賃資產交易的法律、財稅和交易流程與交易模式。能夠勝任同業業務的一定是融會貫通租賃業務、風險管理、資金市場和公司戰略方向的復合型專業化交易人才。人員壁壘將會逐步升高,使得同業業務的團隊向專業交易團隊方向發展。
三是科技含量將提高。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租賃資產的交易鏈條將會延展,資產可以被切割成份額,每個份額都可以實現多手流轉。資產打包、切分和衍生交易將會產生巨大需求。
四是交易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登記托管體系、評估認證體系、信用評級體系、標準化交易合同、風險定價體系等都將逐步形成。蘊含著平臺型市場空間和新的盈利模式。
五是向基金化方向發展。租賃債權的專業購買者將發展為類固定收益基金,物權投資者將成為類產業并購基金。前者連接債券市場,后者連接資本市場。投資團隊將以基金管理人的角色出現,帶來同業業務的重新定位與內部治理體系的新發展。
趙奇 中信金融租賃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負責人 來源:全國金融同業
上一篇:金融租賃公司發起人的資質及審批條件
下一篇:汽車融資租賃VS抵押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