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金融滲透率快速提升 汽車融資租賃異軍突起-如何用融資租賃實現3萬首付買一輛20萬的新車
摘要
汽車金融是一個萬億級市場,傳統銀行、汽車金融公司、電商、互聯網金融已在此混戰多年,今年,各大集團結盟或跨區域合作的趨勢已開始顯現。
汽車金融滲透率快速提升
從2009年開始,中國汽車銷量就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汽車第一消費大國。截至2016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94億輛,較2010年增長113%;據國家信息中心預計,至202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2.5億。
上億級的存量市場,以及千萬級的新增市場給汽車金融提供了發展的沃土。業內通過“汽車金融滲透率”來衡量汽車金融產業,所謂汽車金融滲透率,泛指通過貸款、融資等方式購買的車輛數量占總銷售汽車數量的比例。
羅蘭貝格咨詢公司發布的《2016中國汽車金融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汽車金融整體滲透率為35%,但是相較于歐美市場70%-80%的滲透率水平,仍有巨大的差距。
雖然中國汽車金融市場起步晚,但發展迅猛,市場空間廣闊。從2001到2014年,國內汽車信貸市場規模由436億元增長13倍至6596億元,未來中國互聯網汽車金融總規模約為2000億元。
另一方面,汽車金融行業不良貸款率要遠低于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抗風險能力較強。截至2015年末,汽車金融公司不良貸款余額為21.22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54%,較年初上升0.13%,但相比于其他各類貸款,依然是優質資產。
基于這些特點,我國汽車金融市場吸引了包括商業銀行、汽車金融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和互聯網金融公司等主體的參與角逐。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汽車金融業務類型包括銀行按揭、汽車貸款、車企金融、汽車電商、二手車金融、融資租賃、流動周轉、車險分期等8種類型。其中,流動周轉包括個人、小微企業的車輛抵押、車輛質押,以及車商的抵押、質押貸款業務。
汽車融資租賃異軍突起
從美國、日本等成熟的汽車金融市場來看,汽車融資租賃已經成為主要業務模式。目前美國、德國汽車融資租賃滲透率分別達到46%和21%,而國內滲透率僅1%,提升空間十分巨大。
汽車融資租賃模式下,客戶可對滿意的汽車進行租賃,并按月支付租金;合同期滿后,汽車金融公司再將該車輛過戶給客戶,由此實現汽車使用權到所有權的轉化。在整個汽車金融產業鏈中,汽車融資租賃憑借融物實現融資的特性、更為靈活的業務模式,以及高額的利潤回報,受到了越來越多汽車行業從業者與廣大客戶的青睞。
如何用融資租賃實現3萬首付買一輛20萬的新車?
現代社會,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人們的消費觀點也在不斷更新。舉個栗子,父母輩買大宗商品(對,我說的就是房子啦)時,大多還是希望一次性付清,所以什么山西煤老板扛著一麻袋錢買勞斯萊斯的段子為人津津樂道。
可到了咱們這一輩兒,杠桿經濟已經用的爐火純青,而且人們也更注重資金流的合理分配。比如,買房子不貸個百八十萬的款,都覺得虧,而買車這事兒上,除了銀行信貸,更出現了一種新的方式,就是融資租賃。
什么是融資租賃?融資租賃(Financial Leasing)又稱設備租賃(Equipment Leasing)或現代租賃(Modern Leasing),是指實質上轉移與資產所有權有關的全部或絕大部分風險和報酬的租賃。
在實際應用中,融資租賃是汽車金融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汽車融資租賃與一般的設備融資租賃一樣, 也是一種以“融物”代替“融資”,最終實現“融資”,從而達到促銷目的的信用交易形式。融資租賃重要意義在于實現了物品使用權和所有權的分離。
說成大白話,就是“以租代購”。購車人以極低的首付(一般為10%)甚至零首付將車開走,每個月給出租人(車商)交租子。這時候,車主只能稱為是“預備車主”,因為他雖然享有車輛的使用權,但沒有愛車的所有權。到租賃期滿且租金足額支付,車輛才能從車商那邊過戶到車主手里。
融資租賃有啥好處?
其實,融資租賃的關鍵環節就是利率。說到底,這就是個錢的事兒。在這樣一個金融環節中,到底是誰更得利?還是互利雙贏?
To消費者
首先,以租代購能解決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的靈活支配。如果你留足了充分的資金用于購車,那么全款購買不失為明智之舉。但如果你既急于用車,手頭又需要留夠流動資金,同時還能充分接受提前消費,那么你只能通過讓出一部分利息作為滿足前二者需求的良策。
相比向銀行借貸,汽車融資租賃有啥好處呢?
1.低首付甚至零首付,對于缺乏資金的人來說猶如救命稻草;
2.租賃合同靈活,可以隨時根據需求進行調整變化,符合現代小年輕們消費的多樣性;
3.融稅險,由于咱只使用不擁有,所以不需考慮購置稅的問題;
4.主機廠直接協議采購,可以進一步壓低車輛單價,以此抵消高利率帶來的差價;
5.個人信用評分門檻低,跟咱去租車公司包車一樣,只要你不是黑戶,基本都能開輛新車回家。

To租賃業務運營商
一般融資租賃的合約期限是3年,如果按照利率來算,客戶3年總共要承擔25%~33%的利率,這可比跟銀行貸款9%~12%要高一倍還多。難道說租賃商都瞎嗎?
非也。網上有網友算了一下賬:
其實七加八加,為了“所有權”而付出的資財,并不比融資租賃來的少。這還不算這其中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
而且,在融資租賃的方式中,消費者不僅可以實現不斷換新車開的需求,同時一整套售后,包括包養、維護、保險等,可以一水兒都扔給租賃商這邊以協議方式要約,豈不更降低了用車成本,還省心省力?
等一下,說來說去又回到對消費者的便利,這一波節奏有點帶跑偏?
咳咳,老話兒怎么說,買家永遠沒有賣家精。
對于租賃業務運營商而言,首先這些車是再好不過的資產。無論客戶任何時候斷供,排除極端用車情況不考慮,車輛的首付和殘值都隨便覆蓋車輛成本,從資本的風控來說是最好的保障。
其次,在融資租賃的交易方式下,租賃商可以將許多后市場的衍生服務打包提供給消費者。因為事實上消費者購車后返回4S店維修保養的比例非常少,但在租賃狀態下如果消費者到隨機維修廠,質量風控就會受到挑戰。
而就像上文所提,租賃商把許多后市場的服務打包進協議,于消費者而言降低用車成本,于租賃商而言,不僅有利于質量風控,更為自己打開了汁多肉肥的汽車后市場的大門。
再次,關于法律風險一塊,融資租賃是在營改增的稅制下,以貸款業務來運營收益的,在業務范疇內合法。
唯一的風險可能就是壞賬比率的問題咯,而這個又屬于風控環節,并且很多租賃商都有自己的方式來降低概率,如加裝GPS定位等。而更現實的方式之一,則是信用綁定。比如眾多電商都涉水融資租賃,阿里選擇了與其信用系統綁定,比如芝麻信用等,通過此來保障出租方的權益。
此外,對于很多以主機廠為主導的融資租賃公司而言,他們更看重的是二手車市場的培養和擴展。中國二手車市場目前仍是百廢待興的狀態,行業亂象叢生,質量良莠不齊,收車的隨機性、波動性很大。
如果通過融資租賃的方式,那么到期和未到期所回收的車輛自然就成了二手車的車源,并基于維修保養全部在監控范圍,因此就是優質的二手車源。那么通過融資租賃的合同數量,就能大致判斷出租期內的二手車車源數目。
而且,在中國市場融資租賃政策一般為期是一年,一年后回收的車輛,二手車殘值也會更高,有利于二手車的流通和質量把控。
同時,回收的二手車還可以以融資租賃的方式繼續出售,那么這個業務就形成了循環。更重要的是,這樣做對國內二手車市場的培養和規范都是百益無害的,面對不可計量的二手車市場,這種方式更有利于搶分蛋糕,占得先機。
融資租賃能成氣候么
汽車金融在我國雖然方興未艾,但在國外已經是一個很普遍的金融時態。
根據零壹租賃在2017年三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汽車消費30%為現金購車,另外70%均借助金融杠桿,其中普通汽車信貸占據55%,融資租賃占15%。
在北美,汽車金融的滲透率高達80%,其中融資租賃46%,普通汽車貸款僅為34%。在德國,汽車金融滲透率很高,據德國聯邦融資租賃企業協會(BDL)數據顯示,私人和企業上牌車輛只有25%是現金方式購車,其余75%是通過融資租賃或汽車金融信貸的方式售出的。
而在國內卻相反,汽車金融發展相對滯后,汽車金融滲透率為20%左右,整個汽車市場融資租賃的滲透率不到3%。對于萬億級的汽車金融市場而言,可想象空間無限。

目前,提供融資租賃服務的主題一般分為三類:一類是專屬的金融機構,一般是由整車制造企業所有或運營的金融服務機構,在國內我們叫“汽車金融公司”。其次,就是傳統的商業銀行。第三,獨立的金融公司,也就是常說的專業從事融資租賃的公司。
一般來說,主機廠專屬金融機構在市場上占據主要份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的產品和服務范圍,產品細分化、服務的形式也是最多樣化的。
但這并不妨礙電商從融資租賃入手,涉水汽車行業。雖然沒有線下的平臺和經驗,但線上以及資本對于融資租賃的支持,也為電商跨界汽車鋪墊了不少用戶。
而從客戶而言,融資租賃的客戶以集客居多,在國際上以車隊客戶為主,即面向集團、團隊等給員工提供的福利車采購為主。在國內,隨著共享出行生態的蓬勃發展,以滴滴為首的出行服務商也成為了使用融資租賃服務的主要群體。
當前,二手車、新能源汽車、移動出行、汽車電商等新興領域風起云涌,限牌政策加劇的背景下,這些資本追逐的行業熱點、市場風口都需要金融工具來撬動,而融資租賃正是那個“理想的杠桿”。在可預計的未來五年,融資租賃這一金融手段勢必會成為人們日常購車、換車的主流方式之一。
上一篇:融資租賃合同糾紛二次訴訟研究
下一篇:融資租賃在中國產品出口“一帶一路”國家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