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潮下三平臺再爆雷!多金融領域遭波及!
1
凱迪生態中票“11凱迪MTN1”違約
5月7日晚,凱迪生態公告稱中票“11凱迪MTN1”發生實質性違約,“11凱迪MTN1”發行規模為12億元人民幣,目前債券余額6.57億元,應付本息金額6.981939億元。
武漢凱迪生態是由北京中聯動力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凱迪科技開發公司等共同發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一家以生物質發電為主營業務,兼顧風電、水電的清潔能源平臺型公司。 凱迪生態1993年在深圳主板掛牌,截至2016年末,公司已投運生物質電廠合計37家,總裝機容量為1092MW,是名副其實的生物質發電行業龍頭企業。因擁有大量林業資產,凱迪生態還擁有“場主”的稱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凱迪生態并無實際控制人。
此次違約的中票凱迪生態巨額債務的冰山一角,而實際上,凱迪生態曾透露自身面臨230億元債務,分別是銀行固貸32%、融資租賃17%、發債14%、信托非標17%、基金(5年以上)13%、ABS 6%;待償付債券34億元,5月到期6.58億元,9月到期8億元,11月到期11.8億元,12月到期6億元。而這一數字在2017年3季報里面又上升到267億元。2018年公司還有多筆債務融資工具到期,合計規模達32.37億元,面臨很大的債券到期償付壓力。
小債留意到,2016年以來,凱迪生態陸續發行了多款資管和信托產品。值得一提的是,凱迪生態融資手法特別“簡單粗暴”,沒錢了就去各金融機構挨個轉一圈,以上市公司凱迪生態做融資主體,上市公司大股東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做擔保,純信用薅羊毛,凱迪生態薅到了超20億元。然而,20億融資對于近300億的債務來說,也只夠塞塞牙縫。
凱迪生態評級也足夠有戲劇性。從2010年以來公司的主體評級長期穩定地維持在AA,5月7日違約消息一出,中誠信將凱迪生態主體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C,將“11凱迪MTN1”、“16凱迪01”、“16凱迪02”及“16凱迪03”的債項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C,小債(ID:bondreview)就“為何會出現斷崖式下調信用等級”這個問題,獨家采訪到中誠信,中誠信回復說目前不方便接受采訪,一切以公告為準。
無獨有偶,中安消、盾安債務危機曝出后,評級公司才做出下調或列入觀察員名單。實質性違約發生后,評級公司連夜發公告急忙下調評級,不免讓業內人士唏噓。
目前,凱迪生態因籌劃重組正在停牌。凱迪生態2017年年報幾近延遲披露,目前尚未有具體公布日期,倘若在6月份不能完成公布將面臨退市。不過,凱迪生態已經發布了《2017年度業績預告》,稱公司擬對部分資產進行資產減值,由此將導致公司2017年歸母凈利潤虧損13億元至16億元。業績變動具體原因為報告期內,公司擬對藍光電廠、不再繼續投資的電廠、祁東電廠的資產計提減值準備。
縱觀凱迪生態財報,最直觀的是近5年來凱迪生態業績增長乏力,如一潭死水。營收增長緩慢,營業利潤在1億元左右掙扎,截止2017年三季度甚至還虧損4千萬,營業利潤同比下降203.97%。扣非后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每年負增長。經營活動現金流和投資活動現金流全面吃緊。
2014年以來,凱迪生態負債直線上升,截止2017年三季度,凱迪生態總負債267.16億元,是5年前的3倍多。其資產負債率也居高不下,近5年資產負債率維持在70%左右。
屋漏偏逢連夜雨,凱迪生態接連被深交所、證監會問詢調查。深交所就公司2017年財務會計報告審計工作進展、2017年業績預告披露、公司還本付息、董事會秘書離職事項以及公司重組進展等問題進行問詢。證監會也已對公司立案調查。不過,凱迪生態早已成為深交所證監會座上的常客,上市以來被問詢次數超20次,信披違規早不是什么新鮮事。此外,凱迪生態還涉及86期訴訟。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凱迪生態還被舉報涉嫌業績造假和信批違規。2016年可謂多事之秋,凱迪生態總裁也因涉嫌職務侵占罪被刑拘,副總裁代任履職。
凱迪生態關聯交易、財務造假和信披問題已不是一天兩天了,本次被證監會調查很有可能將被處罰。一旦該公司因信披違規最終被處罰,部分在2018年5月7日前買入且在5月8日及之后賣出或持有凱迪生態的推定受損投資者或有望索賠。
《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發布,政策+資金確保行業維持較高景氣度。因行業較為特殊,凱迪生態對政府補貼的依賴程度較高。凱迪生態2016年業績突然變臉,據《第一財經》報道,凱迪生態的業績變臉實際上與政府財政補貼因故無法到位有關。
五一期間,國務院參事、原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局長徐錠明一行還到凱迪生態調研指導工作。另外,凱迪生態還在雄安設立了辦事處,目前已完成場平,正在采購設備。凱迪生態能否再借政策紅利咸魚翻身,且行且看。
2
中電投先融旗下資管產品再曝違約
據上次天津市政建設項目違約不到兩個星期,中電投旗下資管產品又出事了。本次違約的項目為中電投先融—銳源1號資產管理計劃(三期),規模3.08億,期限兩年,收益8-8.5%,資金用于認購光大信托計劃發行的投向綠源農產品貿易股份公司的事務管理類集合信托,用于建設西安綠源農產品批發市場項目。該系列產品一二期已兌付完畢,并未出現違約。
風控措施上,該產品擔保主體西安市灞橋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為西安市灞橋區重要平臺公司,同時綠源公司以其持有的應收賬款為本次融資提供質押擔保。
綠源農產品貿易股份公司為國有控股企業。大股東西安市灞橋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是西安市灞橋區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企業,是西安市灞橋區人民政府授權的國有資產經營機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位名字和背景聽起來很霸氣的國企卻常年在虧損的邊緣掙扎。
據工商局信息顯示,綠源公司注冊地位于陜西西安一別墅,注冊資金33333萬元人民幣,其中西安市灞橋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出資23333萬元,占股70%;西安浐河半坡湖旅游度假有限責任公司出資7000萬元,占股21%;另外兩個自然人股東黃曉華、程愛愛各出資1500萬元,各占股9%。法定代表人黃振海。主要經營農副產品貿易、物業管理包裝加工等。該公司被陜西省農綜辦認定為“陜西省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重點企業”,西安市灞橋區核準為“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這家綠源農產品貿易股份公司近年來四處發債,除了上述已違約的資管計劃外,還在中江信托發行了中江國際•金馬443號西安綠源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擔保人與銳源1號資產管理計劃,也為國資背景的灞橋基投。
接近中電投公司相關人士稱,現已歸集1.6億資金,準備做利息償還,剩余本金也在盡力催收,但到賬時間目前還難以保證。如果長期沒法到賬,也會討論是否將已到位的本金做一個支付。
3
金融領域違約風險加大
除上述兩個違約事件外,今日再曝一家資管公司被查。據新金融深度報道,禍起線下理財涉嫌非法集資,中融民信突遭查封。
中融民信全稱為中融民信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月,注冊資本1億元。中融民信旗下品牌還包括兩家網貸平臺,分別是民信貸與Me金融。
另外,中融民信被曝線下1.5億兌付危機,兩線上網貸平臺5億待償。債務危機原因或與資金鏈斷裂有關。
近來違約密集爆發,平均一天一個的違約速度實力驚人!投資者陷入了恐慌,做債的伙伴們也很迷茫。金融領域違約風險已逐漸暴露,各種金融產品的投資風險也已充分揭示。特別提醒投資者尤其要謹慎看待通道類資管產品。另外,上市公司和國企光環也不要盲目推崇,很多大股東借用上市公司的信用獲得自己需要的資金,而實際上大股東股份已被質押,公司資金鏈吃緊對于尋常公司來說是小事,但對于這些頻繁變相融資的企業來說,一旦流動性出問題,將會變成投資者手中鈔票的粉碎機。
作者:小債 來源:債市觀察
上一篇:5月1號以后不能開具17%、11%增值稅發票了?國稅總局回復:錯!錯!錯!
下一篇:新租賃準則即將落地,租賃業積極擁抱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