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vxvvt"><mark id="vxvvt"></mark></p><pre id="vxvvt"><del id="vxvvt"></del></pre>

        <p id="vxvvt"><cite id="vxvvt"><progress id="vxvvt"></progress></cite></p>

          <p id="vxvvt"><mark id="vxvvt"><progress id="vxvvt"></progress></mark></p>
            <p id="vxvvt"><cite id="vxvvt"><progress id="vxvvt"></progress></cite></p>
            <p id="vxvvt"></p>

            <ruby id="vxvvt"></ruby>

              <ruby id="vxvvt"></ruby>
                <p id="vxvvt"><del id="vxvvt"></del></p>

                  <del id="vxvvt"></del><ruby id="vxvvt"><mark id="vxvvt"></mark></ruby>

                  盡調系列 (之三)| 盡調老手的幾個習慣


                  編輯:admin / 發布時間:2017-09-11 / 閱讀:310

                    工業革命以來,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無論是學術界,還是企業屆界,對于微觀層面的工商企業的普遍規律和表面特點,形成了共識,即一整套關于企業運營和發展的指標體系:量化指標和非量化指標、線性指標和非線性指標、絕對值指標和比例指標等。這一套指標體系,固化下來,成為企業管理和企業評價的標準模板,并根據每個企業的特點進行調整。IPO的招股說明書就是這一套指標體系的常見應用。各家銀行的盡職調查報告模板,也采用了這一套指標體系,所以,翻閱各家銀行的資料,會發現關于盡調的部分,差不多都是同樣的表述,現在網絡發達,從政策性銀行、到國有上市銀行、再到股份制銀行,網上均有相關資料,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一一比對,筆者以前試過,頗有情趣。
                    
                    關于如何調查、調查什么,有大量的文獻可以學習,也有很多的案例可以參考和模仿。作為銀行業從業者,只要對所在金融機構的規章制度和各個產品認真學習,再經過5年左右的嚴格訓練,就基本及格了,筆者就不一一贅述了。筆者想在本文說的,是銀行業從業人員在學習了基礎知識后,如何理解實際業務中的幾個現象。
                    
                    聞味道
                    
                    在以前的傳統銀行體系中,有信貸員這個崗位。聽銀行老人說過很多信貸員的故事,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聞味道。
                    
                    一個信貸員,去企業走一走,看一看,就聞出企業的味道來了。這筆貸款能不能做、做多少、怎么做,信貸員聞一聞,就心里有數了。企業有啥問題,有啥隱瞞的,聞一聞,也就知道了。
                    
                    初聽時,覺得不可思議,貸款哪有這么兒戲的。
                    
                    后來,看的項目多了,也就有一點點理解了。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信貸員在長期的業務實踐過程中,接觸了大量的項目,這些項目,有的成功,有的不良,有的不了了之。這些項目,在信貸員的腦海中,會留下無數的真實數據。當再次踏足盡調現場時,人的大腦下意識地會拿以往的數據與這個項目進行比對,從而分出優劣高低。
                    
                    在辦公室里走一走,在生產線瞧一瞧,在庫房里嗅一嗅,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管理水平、財務質量、生產線負荷情況、員工的精神面貌等,會撲面而來,形成一股數據洪流,沖進信貸員的神經中樞。
                    
                    一個優秀的信貸員,是經歷多輪殘酷的競爭與淘汰,幸存下來的。長期在高壓高危的環境中戰斗,當項目有一絲絲危險氣息時,信貸員會敏銳地捕捉這些剎那。這種微妙的直覺,沒有在制度里體現,卻是實際盡調工作中最精華的部分。
                    
                    隨著中國經濟和銀行業的發展,信貸員逐漸被客戶經理取代,所以,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在一家成熟的商業銀行中,行長可以隨便換,客戶經理隊伍卻要保持穩定,客戶經理是一家銀行的核心利潤來源。
                    
                    同業授信是一道門檻
                    
                    在分析流動資金貸款時,金融同業授信幾乎是個硬性指標(項目貸款不適用)。
                    
                    同業授信的有無,可以決定授信準入與否。現今的銀行業,已經進入充分競爭狀況,所有稍具規模的企業都被一輪又一輪地篩選過了。每個企業經歷的銀行授信調查,少則三五次,多則數十次,如果沒有一家銀行給予授信支持,那么基本可以判定,這家企業存在較大問題,或者沒有達到銀行授信標準。
                    
                    同業授信的多少,決定了授信額度的上限與下限。從博弈論來講,銀行業授信有個潛規則,那就是授信金額不能占到授信企業總貸款的大多數,授信金額也不能比同業最小的貸款金額小。貸款金額太大,風險太集中;貸款金額太小,收益不對等。這些年來,少數激進的銀行,舉著替代他行授信的旗幟,肆意擴張,瘋狂地擴大單一客戶的貸款金額,最后的結果都是慘不忍睹。單筆貸款太大太集中,會引發企業的流動性風險。
                    
                    同業授信的增減,側面反映了企業發展趨勢。如果銀行授信持續增多,那么企業的發展有可能是趨好的,也有可能挪用了資金;如果銀行授信持續減少(主動減少除外),基本可以判定企業的發展是走下坡路的。
                    
                    同業授信的擔保方式決定了新增授信的擔保方式。市場已經幫你篩選過了,如果工商銀行或者建設銀行,給予企業信用授信,沒有擔保,那么基本可以判定,這個企業屬于優質客戶。如果一家企業,所有的貸款都是足額押品抵質押貸款,那么就新的授信必須追加抵質押擔保,不能給予信用授信。如果一家上市銀行的大股東股票全部被質押,則反映了企業所在集團對資金較為渴求或者談判地位較低。
                    
                    吃飯是一件重要的事
                    
                    絕大部分的授信調查,都要經歷吃飯這個環節。
                    
                    吃飯是一件對銀企雙方都非常重要的事情,既表明誠意和決心,也要互相試探虛實。
                    
                    站在銀行業從業人員的角度,這是側面觀察企業、分析項目的重要手段。
                    
                    吃飯的地點和宴會檔次,反應了企業的實力或企業對貸款的重視程度。
                    
                    吃飯的流程安排:接送的車和接待人員、行車路線、菜式、酒類、坐席順序、端茶倒水敬煙等,側面體現了工作效率、管理水平。
                    
                    吃飯時候,各個高管和部門負責人的發言和敬酒順序,體現了企業的內部職位等級。
                    
                    吃飯時的氛圍,是比較輕松的,這個時候的聊天話題,則可以了解公司的歷史沿革、公司的管理文化、公司的戰略方向、實際控制人的偏好。
                    
                    酒足飯飽后,如果去夜總會開始第二場,則又是一個好的觀察角度。
                    
                    霓虹閃爍,鶯鶯燕燕中,酒越喝越多,大多數人都會丟掉拘謹和客氣,享受氤氳朦朧中的繾綣芬芳。酒后的萬千姿態,就是這個企業的一部分縮影,人的品性和習慣會顯露無疑。無論是駕輕就熟、見慣場面的老手,還是猥瑣刻薄的常客、還是端坐安靜的看客,都是這個企業核心管理層的重要構成。
                    
                    后記:
                    
                    看盡人間白頭,奈何水流花落。銀行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聚集了太多的人的利益和組織的利益,在巨大的誘惑之下,人性被扭曲,道德被吞噬,規則被踐踏,社會的丑陋一面表現得更加猙獰。
                    
                    關于上述的實戰經驗,都是多年血淚教訓匯集而成的。其中的原因、原理,涉及到博弈論、心理學、統計學、社會學、財務測算等等各個方面,如果有學者愿意建立模型,量化研究,倒是個不錯的課題。對于銀行業從業者來說,記牢這些寶貴經驗就可以了,不要問為什么——因為這個市場只問成敗,不在乎其他。
                    
                    文 / 松培  來源:零壹融資租賃研究中心


                  上一篇:盡調系列 (之二)| 盡職調查的現實意義
                  下一篇:盡調系列 (之四)| 房地產開發貸款為什么最簡單
                    <p id="vxvvt"><mark id="vxvvt"></mark></p><pre id="vxvvt"><del id="vxvvt"></del></pre>

                        <p id="vxvvt"><cite id="vxvvt"><progress id="vxvvt"></progress></cite></p>

                          <p id="vxvvt"><mark id="vxvvt"><progress id="vxvvt"></progress></mark></p>
                            <p id="vxvvt"><cite id="vxvvt"><progress id="vxvvt"></progress></cite></p>
                            <p id="vxvvt"></p>

                            <ruby id="vxvvt"></ruby>

                              <ruby id="vxvvt"></ruby>
                                <p id="vxvvt"><del id="vxvvt"></del></p>

                                  <del id="vxvvt"></del><ruby id="vxvvt"><mark id="vxvvt"></mark></ruby>
                                  香蕉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