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賃在分享經濟發展中的應用思考
一、我國分享經濟發展現狀
分享經濟也稱共享經濟,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概念界定。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分享經濟是指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閑置資源,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經濟活動總和。我國分享經濟的發展始于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并在2013年以后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2016年3月,分享經濟發展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6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以及2017年7月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均提出發展分享經濟。總結起來,當前我國分享經濟呈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一)產業初具規模,未來空間巨大。根據國家信息中心初步估算,2016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其中,生活服務、生產能力、交通出行、知識技能、房屋住宿、醫療分享等重點領域的分享經濟交易規模共計達到13660億元,比上年增長96%;資金分享領域交易額約為20860億元,比上年增長110%。預計未來幾年,分享經濟仍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長,到2020年分享經濟交易規模占GDP比重將達到10%以上,到2025年分享經濟規模占GDP比重將攀升到20%左右,未來十年中國分享經濟領域有望出現5—10家巨無霸平臺型企業。
(二)分享領域滲透廣泛,平臺數量持續增長。從分享領域來看,分享經濟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廣泛滲透,從在線創意設計、營銷策劃到餐飲住宿、物流快遞、資金借貸、交通出行、生活服務、醫療保健、知識技能、科研實驗,從消費到生產,分享經濟已經滲透到幾乎所有的領域。一些領域在短短數年間就涌現出數百家分享型企業,并迅速形成一批初具規模、各具特色、有一定競爭力的代表性企業。如在交通出行領域有滴滴出行、易到用車、PP租車等;在房屋住宿領域出現了螞蟻短租、小豬短租等;在共享金融領域出現了紅嶺創投、陸金所、人人貸等;在眾包領域有豬八戒、做到網、京東到家、人人快遞、e快送等。此外,在眾創、生產能力、科研設備分享等領域也出現一批代表性平臺,如人人設計網、淘工廠、易科學等。
(三)交通分享引領發展,住房分享發展快速。交通出行分享領域方面,2016年交通出行領域市場交易額約為2038億元,較去年增長104%;融資超過700億人民幣,比上年增長約124%;參與總人數超過3.5億人,增長近40%;網約車司機總人數約1800萬人,比上年增加350萬人。住房分享方面,2016年住房分享市場交易額約243億元,同比增長131%;主要住房分享平臺的房源數量超過190萬套,用戶總人數約3500萬人;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推進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政策,實施夠租并舉,住房分享領域整體上看正處于快速上升階段。
(四)C2C為主流運行模式,B2C發展前景廣闊。從供需雙方特點來看,分享經濟可以分為五種模式:C2C模式,即每個人既可以是供應方,又可以是需求方,通過移動互聯技術去中介化,供應方和需求方在移動互聯平臺上完成分享交易,這種模式典型的代表企業有國外的Uber、Airlbnb,國內的滴滴出行、人人車等企業;B2C模式,即“以租代售”模式,當下汽車行業此種模式較多,如寶馬與Uber的合作、神州租車等;C2B模式,供應方是個人,需求方是企業,企業借助社會化的力量運作,通過眾包滿足臨時性的勞動力需求,企業甚至可以不是實體,而是虛擬化運營,如豬八戒網等企業;C2B2C模式,企業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整合碎片化的過剩產能,通過重新整合、包裝,提供給有需求的個人,典型的代表企業是途家公寓;B2B模式,即供應方和需求方都是企業。企業和企業之間分享閑置產能、閑置資產、閑置人員,供應方可以通過過剩資源的共享來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需求方可以非常低的成本來獲取企業需要的資源,從而達到雙贏的效果,如沈陽機床廠的創新系統、阿里巴巴的淘工廠。
二、金融租賃的運行模式和主要功能
2007年,中國銀監會發布《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該辦法于2014年進行了修訂),隨后中國金融租賃行業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據零壹融資租賃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7年6月底,已成立的金融租賃公司達63家,累計注冊資本達到1864.35億元,業務范圍涉及大型設備的金融租賃公司最多,有31家,其次是車輛和軌道交通行業和醫療領域,共24家金融租賃公司涉足。中國租賃聯盟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6月末,全國融資租賃企業數量8218家,其中金融租賃63家,占比僅為0.77%;而同期全國融資租賃合同余額約56000億元,其中金融租賃約21150億元,占比高達37.77%。
(一)金融租賃的內涵與運行模式。金融租賃是指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租賃物的要求和對供貨人的選擇,按雙方的事先合同約定,出資向供貨人購買租賃物,然后出租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則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金融租賃企業的本質是經營風險和資產的服務機構,屬于金融行業范疇。其運行模式為:在“資金端”,融資租賃企業通過股東注資、同業拆借、銀行授信、租賃應收款保理、租賃資產證券化、IPO等手段獲取資金;在“資產端”,融資租賃企業根據其發展戰略與定位,結合其風險管理偏好與理念,遵循風險收益匹配原則,將資金配置于不同資產,在符合監管要求和保持一定杠桿比率的前提下,實現資產、負債的平衡增長和股東權益的最大化。其上游是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等資金融通的企業,下游是企業、事業單位、政府等租賃需求方,整個鏈條的運行中涉及到會計、法律、擔保、評估等多種服務機構。金融租賃的交易結構模式有十多種,目前在中國應用最多的是直接租賃和售后回租兩種,交易結構涉及到“一個標的物”,即租賃物;“兩個合同”,即《買賣合同》和《融資租賃合同》;“三方當事人”,即出租方、承租方、供貨方。
(二)金融租賃的主要功能。金融租賃具有融物和融資的雙重功能,是基于資產信用的集金融、貿易、服務與一體的新型金融工具,具有貼近實體經濟、服務方面靈活等特點。金融租賃與制造業的設備需求、技術更新、設備銷售具有天然的結合性。行業普遍認同,金融租賃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功能:
1、融資功能。金融租賃公司具有比較強的融資能力,其風險資產可以是凈資本的12.5倍,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要求資本充足率為8%。強大的融資功能是一般的工商企業所不及的,承租人采用融資租賃,通過融物達到融資,改進企業裝備。通過融資性的經營性租賃還可以實現表外融資;
2、投資功能。金融租賃業務也是一種投資行為。租賃公司對租賃項目具有選擇權,可以挑選一些風險較小、收益較高以及國家產業傾斜的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同時一些擁有閑散資金、閑散設備的企業也可以通過融資租賃使其資產增值。而融資租賃作為一種投資手段,使資金既有專用性,又改善了企業的資產質量,使中小企業實現技術、設備的更新改造;
3、促銷功能。金融租賃可以用“以租代銷”的形式,為生產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一可避免生產企業存貨太多,導致流通環節的不暢通,有利于社會總資金的加速周轉和國家整體效益的提高;二可擴大產品銷路,加強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4、節稅功能。承租人采用融資租賃方式購置設備,如果按照會計融資租賃核算,則可享受加速折舊的優惠政策,可獲得在所得稅之前提取折舊費用的好處。如果按會計上的經營租賃核算,則可在所得稅前列之口扣除租金全額,同樣獲得加速折舊的好處;
5、資產管理功能。融資租賃將資金運動與實物運動聯系起來。因為租賃物的所有在租賃公司,所以租賃公司有責任對租賃資產進行管理、權監督,控制資產流向。隨著融資租賃業務的不斷發展,還可利用設備生產者為設備的承租方提供維修、保養和產品升級換代等特別服務,使其經常能使用上先進的設備,降低使用成本和設備淘汰的風險,尤其是對于售價高、技術性強、無形損耗快或利用率不高的設備有較大好處。
三、金融租賃參與分享經濟的主要領域
金融租賃如何參與到分享經濟快速發展的浪潮中,應在分析分享經濟各方參與主體特點和運行模式的基礎上,平衡規模、收益和風險三個因素,靈活運用發揮金融租賃的交易結構特點和功能,研判適合參與的分享經濟領域。從目前融資租賃行業的運行現實來看,囿于人力成本、風險控制等因素,融資租賃的客戶群主要為企事業法人,開展的業務類似商業銀行對公信貸,而針對個人的融資租賃業務目前開展較少,但不可否認,隨著科技手段、大數據、互聯網的發展,個人租賃將會是融資租賃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未來也會出現以金融租賃為核心的平臺類企業。從現實發展的角度看,筆者認為金融租賃參與分享經濟主要有以下三個領域,其核心依然是圍繞核心互聯網平臺企業進行的融資與融物,核心平臺企業的運行模式以B2C、B2B為主。
(一)交通共享領域。交通共享是目前分享經濟領域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領域,網約車、租車、大巴、電動車、停車等細分領域市場也取得了較快發展。雖然,交通出行領域分享經濟存在政策不完善,司機、乘客、平臺、保險公司的責任劃分尚不清晰,價格、稅收、勞動保障等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等問題,但未來幾年市場規模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金融租賃可以運用廠商租賃、融資租賃、經營租賃的模式與現有的B2C模式企業合作,為平臺企業購入交通工具,平臺企業以轉租賃、經營租賃的方式對接最終需求方,以此介入交通共享領域。
(二)住房共享領域。目前,住房分享領域的市場規模并不大,主要是受消費習慣、服務標準化、立法地位的影響。國家信息化中心預測,住房共享領域未來市場潛力巨大,規模擴張將進一步加快未來五年整體市場規模(包括房源數、用戶數、交易額等)有望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長速度。而且,我國流動人口規模高達2.47億人,占總人口的18%,租賃住房是其解決居住問題的重要途徑。隨著購租并舉住房體系的逐步建立,一批國有、民營的大、中、小住房租賃專營企業將會誕生,一批拓展住房租賃業務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經紀機構、物業服務企業子公司將會誕生,金融租賃有望在住房共享領域開拓新的市場。
(三)生產共享領域。2016年5月,國務院《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中小企業制造資源與互聯網平臺全面對接,實現制造能力的在線發布、協同和交易,積極發展面向制造環節的分享經濟,打破企業界限,分享技術、設備和服務,提升中小企業快速響應和柔性高效的供給能力。目前,生產能力分享尚處于起步階段,未形成較大的市場規模,但一些探索性的案例已經出現,如海爾集團的海創匯平臺、美的集團的開放式創新平臺、沈陽機床、長榮健豪、山東濰柴動力等,這種模式的核心是企業間過剩生產能力、生產設備的分享與投資。金融租賃通過售后回租、轉租賃、經營租賃等形式,能夠提高企業閑置設備和閑置生產能力的利用效率,實現生產共享,助力化解產能過剩。
四、政策建議
分享經濟在我國的發展尚處于初期階段,隨著國家支持政策的緊密出臺和行業的自我探索完善,分享經濟必定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對于金融租賃企業參與分享經濟發展,筆者有如下建議:
(一)樹立正確的市場理念,加強對政策的研判把握和行業需求的分析。分享經濟的發展在我國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專門的適用性法規并未出臺,支持規范性文件較多。而且,資本的過度追捧導致行業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非理性因素,規模化、品牌化的企業不多,大多數分享領域的企業都處于模式探索過程中。金融租賃企業應加強對政策關注研判和不同行業的發展狀況,以風控為導向,審慎甄別目標行業和企業。
(二)建立共享平臺企業入庫制度,培育潛在敘做主體。金融租賃企業應在分析分享經濟發展現狀和趨勢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共享平臺企業的運行模式,制定個性化的租賃產品和針對性的營銷政策,建立共享平臺企業入庫制度并進行動態調整,對初創期企業以提供咨詢顧問服務為主,對成熟期、持有資產的企業提供直租、回租等產品。
(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針對個體的租賃操作系統和風控流程。分享經濟有三個基本要素,即信息技術平臺、閑置資源、多樣化需求,其核心是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利用,對資源的供給和需求進行的整合配置,這與融資租賃有著相似的地方,都是使用權與所有權分離、以租代售。金融租賃企業應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一套針對個人客戶需求的操作系統和風控系統,充分運用物聯網技術豐富對租賃資產的監控手段,提高內部審批效率,適時成立個人租賃專營部門和共享平臺。
上一篇:汽車融資租賃風控任重道遠
下一篇:如何規避融資租賃業務中的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