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業業務是金融租賃公司的新風口
自2007年銀監會頒布《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啟動商業銀行設立金融租賃公司試點以來,整個融資租賃行業獲得了快速發展。截至2016年底,融資租賃行業整體資產規模已突破4萬億元,成為金融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全行業的機構數量也在快速增長,其中金融租賃公司已突破50家,融資租賃公司已突破5000家。根據監管機構定期公布的各項數據,融資租賃行業,特別是金融租賃公司呈現了高增長、高盈利、低風險的良好局面。隨著資產規模和機構數量的增長,租賃同業業務正躍躍欲試,成為租賃公司業務增長的新藍海和創新盈利的新方向。盡管還存在一些障礙,但市場的發展趨勢不可阻擋,預計租賃同業業務將在未來幾年內呈現爆發式增長,成為一個萬億級的新的金融市場。
租賃同業業務發展迅猛
2016年是租賃同業業務迅猛發展的一年,可以稱得上是租賃同業業務的重要分水嶺。此前,很多租賃公司將同業業務作為一種拾遺補缺的手段。資產買方為了解決渠道或資產管理能力的不足向租賃同業購買一些資產,資產賣方則更多地將同業業務視作顯性或隱性不良資產騰挪出表的渠道。因此,鮮有租賃公司將同業業務作為主要的業務品種大力推動,絕大多數公司缺乏對同業業務的深度思考和合理定位。具備合理的組織架構、風控體系、產品研發體系的公司更是寥寥無幾。但過去兩年,市場的快速變化和一些標志性事件的發生使同業業務的重要性得到許多租賃公司的認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資產荒”帶來的壓力與機遇。
由于國內經濟處于三期疊加時期,與前些年相比,整個租賃行業都難于獲得優質資產,但同時考核與增長壓力沒有緩解,導致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客觀上推動各家租賃公司必須尋找傳統模式以外的新型產品和新的擴張模式。將其他租賃同業作為資產來源,擴展資產補充渠道是一種業務發展自然趨勢下的必然選擇。特別是部分具備資金優勢,擴張欲望強烈,但受限于資產渠道尚未完全展開的大中型金融租賃公司,更是將同業業務看作極具發展潛力的創新業務。從實際效果看,同業業務的快速發展確實緩解了資產規模的增長壓力,進一步堅定了這些大型租賃公司發展同業業務的決心,因此,只要“資產荒”持續下去,發展同業業務將會成為這些大型租賃公司在這輪周期下持續推進的重要方向。
第二,租賃行業快速發展,參與機構呈現多元化特征。
商務系融資租賃公司設立門檻較低,監管體系相對寬松,新設公司的股東背景、資本實力、發展模式、業務選擇等都存在許多新的話題需要探討。商業銀行等傳統資金提供方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觀察,才能對這些租賃公司進行更好的理解和判斷。即使是金融租賃公司,許多新設機構的股東也不再是大型商業銀行,而往往是實業股東,資本實力和對金融租賃公司的理解也與老牌金融租賃公司相去甚遠,當然,需要觀察才能決斷其信用等級。因此,大型租賃公司與中小租賃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與融資租賃公司,歷史悠久、經營穩健的公司與行業新貴之間,必然存在公開市場信用等級的差別,融資能力和融資成本也就因此出現不均勻的狀態。對于資產獲取能力強,但短期無法突破低成本資金渠道的租賃公司來說,用優質資產換取低成本資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也就打破了劣質租賃資產才賣出的傳統邏輯,使得租賃同業市場具備了吸引各家機構參與的資產基礎。
第三,隨著時間的發展,很多成立早、發展快的租賃公司的資產規模已經達到資本充足率的上限。
租賃公司的業務呈現重資產、高資本消耗的特征,股東不可能無限增資。在達到規模上限后,發展表外業務,提升管理資產規模,尋求交易型收入是必然選擇。因此,只要租賃公司持續快速發展,資產出表的需求將會不斷增加。實際上,租賃公司資產出表的方式是多樣化的,既可以選擇交易所、銀行間等場內市場,也可以選擇場外市場;既可以選擇以標準化資產的形態出現,也可以以非標形態出現;既可以選擇銀行、保險等“大金主”,也可以選擇其他租賃同業。資產在租賃同業間轉讓對于賣方來說往往不是最優價格選擇。但由于賣斷型業務的風險真實轉移,需要買賣雙方對資產有共識。在這一點上,由于同業業務的交易雙方都是租賃公司,買方能夠比較好地理解賣方的基礎租賃資產,對賣方的信用風險識別水平有清晰的認知。因此只要價格公道、條件合理,達成交易的效率往往比場內市場還要快,更遠勝許多市場上資金實力雄厚的買方。
第四,過去兩年新籌建開業的租賃公司較多。
一般來說,開業初期,在人員、渠道和公司的各項體系都還沒有完備的條件下,租賃公司開展業務會遇到較多的障礙,起步速度往往難于達到經營計劃和股東要求。這時,向成熟的租賃同業購買其存量資產不失為上佳選擇。因此,很多租賃公司在開業初期,都將同業業務作為開門紅的基礎,這也為同業業務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增量需求。
第五,近年來一些不規范的租賃公司風險事件頻發,很多商業銀行對租賃公司的風險進行了重新審視。
2016年,許多銀行暫停了對租賃公司的新增授信,影響了租賃公司的“補血”能力。實際上,穩健經營的租賃公司占大多數,但行業內其他公司的風險事件造成的影響卻波及這些優質的租賃同業,有一段時間對租賃行業的整體融資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為此,很多租賃公司進行了反思,并做出了將同業機構作為資金渠道的戰略性轉變,從而帶動整個行業資產交易與資金交易活躍度大大提升。
第六,隨著行業創新水平的提升和國際化程度加深,很多租賃公司逐步引入國際成熟經驗,將公司的發展定位從資產持有型機構逐步向資產交易型機構轉變,以獲取資產交易收入,增厚盈利水平。
盈利模式的多元化也讓市場的供求數量都得到提升,使同業業務的定位從“資產負債管理”的一元化目標向“資產負債管理+盈利”的二元化目標轉變。
第七,隨著專業化水平的提升,很多租賃公司意識到不能一味求大求全,而應該在具備優勢的領域專注、專業地深挖下去。
因此,很多租賃公司存在著結構調整的需求。一方面,對于主營業務方向上的租賃資產存在買入的需求;另一方面,對于存量資產中不符合業務發展方向的資產存在賣出需求。
第八,隨著監管水平的提升以及資產證券化等場內市場的不斷發展,租賃資產的標準化程度正在不斷提升,有助于降低交易門檻,提升交易效率。
租賃同業業務發展障礙
當前,阻礙租賃同業發展的障礙可以概括為以下四點:
第一,稅務風險增加。融資租賃具備融資和融物的雙重特點,租賃資產往往包含著物權,即在交易過程中伴隨著大量的物權轉移。在稅收制度具備解釋空間的情況下,物權轉移可能被認定為銷售,使得租賃公司的稅務風險增加,導致很多項目在交易執行的過程中難于落地。
第二,標準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各家租賃公司在行業選擇、風險認知上的不同,使得很多租賃資產仍然難以被標準化。合同條款的非標準化也制約著各家租賃公司的交易效率。
第三,缺乏統一透明的交易場所。租賃同業業務主要集中于線下,沒有監管機構認可的線上交易平臺,因此,很多交易規則是行業內的專業人員“摸著石頭過河”探索出來的,難于形成全行業統一的模式和操作級產品,透明性較差。
第四,同業業務在不同公司內部的定位差異較大,發展方向缺乏共識,監管機構缺乏明確的政策性意見。為此,應鼓勵租賃公司將同業業務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向,使各家租賃公司能夠更加大膽地以開放式的態度發展同業業務。
租賃同業業務發展方向
今后,租賃同業業務的發展方向將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債權和物權分開,提高租賃債權流通效率。在稅務風險暫時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的情況下,行業內的創新型機構必將通過技術手段將債權和物權分開,使得租賃債權能夠以獨立的金融產品形態在同業間進行流通,并且計入租賃資產規模。
第二,專業化開放共享的理念將得到實踐。目前,同業業務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是一種粗放的、人人皆可參與的交易形態,這也是開放共享趨勢形成的先決條件。未來一兩年時間內,一定會產生并逐步形成專業化的資產交易圈。其背后的原因正是租賃公司專業化分工的發展和行業選擇的差異化。為了形成競爭優勢,提升專業化水平,選擇少數行業精耕細作已經成為租賃行業共識。隨著行業選擇的差異化,未來某一特定行業的租賃資產將會集中存在于少數租賃公司手中。而這些租賃公司也將逐漸成為特定行業租賃資產規則的制定者。因此,同業業務必將呈現“小圈子”的特點,特定行業的資產在圈內流轉的趨勢將會形成。實際上,目前在某些領域已經形成了這樣的趨勢。
第三,人才隊伍和組織架構逐漸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租賃資產交易的專業化既包括基礎資產的行業判斷和風險識別,也包括適用于租賃資產交易的法律、財稅和交易流程與交易模式。同業業務的外延將從資產流轉擴大到行業判斷、風險定價、稅務成本、法律條款、交易場所與特定交易規則、后期跟蹤、注重定價與持續交易等方面。能夠勝任同業業務的人才一定是融會貫通租賃業務、風險管理、資金市場和公司戰略方向的復合型專業化交易人才。人員壁壘將會逐步升高,使得同業業務的團隊向專業交易團隊方向發展。
第四,科技含量將會提高。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特別是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租賃資產的交易鏈條將會得到延展,一筆資產可以被切割成多個份額,每個份額都可以實現多手流轉。資產打包、切分和衍生交易將會產生巨大的需求和旺盛的生命力。
第五,交易基礎設施將不斷完善。登記托管體系、評估認證體系、信用評級體系、標準化交易合同、風險定價體系等都將逐步形成。這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平臺型市場空間和新的盈利模式。
第六,同業業務本身將朝著基金化的方向發展。隨著債權物權的分開,租賃債權將呈現金融資產交易形態,物權將呈現實物資產交易形態。用場景化描述,租賃債權的專業購買者將逐步發展成為類固定收益基金;而租賃物權的投資者將成為類產業并購基金。前者連接著債券市場,后者將連接資本市場。其盈利模式和退出模式都將逐漸分化,但一致的是同業業務的投資團隊都必將以基金管理人的形態出現,這將帶來同業業務的重定位與租賃公司內部治理體系的新發展。
結語
受益于產業革新與國家政策扶持,融資租賃行業仍處于黃金發展時代。根據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經驗,在可比的租賃滲透率指標下,中國的租賃市場應該達到十萬億級別。而同業業務方興未艾,未來必定具備萬億級市場空間可供開拓。盡管一些制度上仍存在一定障礙,基礎設施仍有待健全,但市場的力量必定會推動融資租賃同業業務向專業、快速、標準化、高科技含量的方向不斷前進。
來源:中信金融租賃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總經理 趙奇
上一篇:融資租賃標的創新形式
下一篇:汽車融資租賃風控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