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實體經濟“如虎添翼” —— 天津市支持企業通過融資租賃加快裝備改造升級
“沒來之前,我們愁嫁,擔心沒人搭理;來‘對接會’之后,我們愁嫁誰,七八家租賃公司搖來了橄欖枝,不知跟誰牽手好”——有著如此甜蜜煩惱的是臨港經濟區一家名叫泰富的海洋工程裝備有限公司。其中提到的對接會,是上月由天津市金融局、商務委、銀監局、工信委等聯合舉辦的“融資租賃機構支持企業加快裝備改造升級”項目對接會。今后,在天津像這樣的線下對接會將成為一種新常態。不僅如此,沒有時間地點限制的線上對接平臺——天津市融資租賃機構公示平臺也已開始運行,半個多月的時間點擊超過1.6萬次,有租賃需求的企業和租賃公司可以借此“鵲橋”隨時約會。
今年,隨著天津市支持企業通過融資租賃加快裝備改造升級新政的深入推進,會有越來越多像泰富這樣宅在“深閨”無人識的中小企業、科技型企業以及相關科研院所,有望從眾多同樣饑渴的融資租賃公司中找到“如意郎君”,他們締結的租賃業務如果符合相關條件還能得到一定的財稅支持。這項創新政策的目標是兩年內用30億元的財政資金,撬動600億元的社會投資,完成1000家左右企業的技術裝備改造,為天津企業發展插上“翅膀”,讓實體經濟“如虎添翼”。
打通兩大優勢
“現階段,或許只有天津敢這么想、能這么做”,中國租賃聯盟召集人、經濟學家楊海田對記者說,因為天津既有制造業的基礎,也有融資租賃方面的優勢。
制造業是天津的傳統優勢產業。新中國第一臺電視機、第一部電話、第一架照相機、第一臺汽車發動機、第一只手表均產于此。由天津開始的鐵路、電話、郵政、采礦等建設,均創近代中國第一。眼下,天津制造業正加快向創新驅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制造服務轉型,科技型中小企業將在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得益于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和資源傾斜,天津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非常迅猛。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從2010年的1.25萬家增加到7.18萬家,科技小巨人企業從720家增加到3410家,總產值已占到全市工業的“半壁江山”。數以萬計的中小企業、科技企業正逐漸成為天津經濟發展的“頂梁柱”、創新驅動的“發動機”。
融資租賃則是天津金融創新“蛋糕上的奶油”。市融資租賃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在天津注冊的融資租賃法人機構超過650家,租賃資產超過7000億元,融資租賃已成為僅次于傳統信貸和資本市場的第三大融資渠道。天津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融資租賃聚集區。“對租賃業來說,天津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中信金融租賃公司業務發展總監張佳昀說,這里政策環境、創新能力都穩居全國前列。事實上,發展融資租賃業也是天津自貿試驗區的一大亮點。中信金租就是在天津自貿試驗區掛牌前后注冊的,成立不到一年,開展的業務規模已超過200億元。
“十三五”時期,天津要建成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在天津金融局副局長陳宇看來,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之一,在于能否培育出一批研發能力強、技術水平高、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國內一流水平的中小企業。“從國際先進經驗看,源源不斷的技術革新是先進制造業持續發展的前提和保障,而企業的智能化改造離不開硬件設備的升級換代。”因此,打通天津制造與融資租賃這兩大優勢,被市委、市政府提到了戰略層面。主要措施上,相關部門除了搭建融企對接平臺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和科研院所利用融資租賃實現裝備升級,市財政給予租賃額綜合費率中5個百分點的補貼。
對接雙方需求
在“支持企業通過融資租賃加快裝備改造升級”的政策出臺之前,本市工信委、科委、中小局等相關方面曾針對中小企業、科技型企業做了很長時間的市場調研,楊海田是參與調查者之一。他說,雖然天津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勢頭喜人,但像全國其他地區一樣,它們也普遍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期限不匹配的困難。尤其這兩年受經濟下行影響,很多企業承受著需求不足和成本上升的雙重擠壓,經營難度在增加,融資難題進一步凸顯。這當然有中小企業自身的原因,比如生存壽命不長、信用積累不夠、抗風險能力差等,銀行一般只提供1年以內的流貸,或者出于風控考慮,對此婉拒。因為裝備跟不上,一些企業手捏訂單干著急,熬不下去蒸發掉的也不在少數。“天津人對融資租賃的認知度應該是全國最高的。即便如此,很多中小企業遇到資金難題也還是一根筋地只想起去銀行貸款——能從銀行借到錢就活,借不到就死。腦子里壓根兒沒有融資租賃那根弦”。還有的企業雖然知道有這種融資方式,卻苦于無從下手,或嘀嘀咕咕生怕“上錯花轎嫁錯郎”。
現在,由政府出面搭建對接平臺,還提供財稅支持,廣大中小企業的顧慮消除了,激情一下子被點燃起來。據市工信委數據,新政剛發布時間不長,截至3月11日,全市首批就有396家企業報送項目410個,涉及總投資551.4億元,融資租賃資金需求達246.7億元。
市場需求有多旺盛,天津金融局非銀處處長蔣一鳴感觸最深。他說3月10日舉辦的租賃企業與有租賃需求的企業首場對接會,是他近十年來親身經歷的最火爆的一次金融市場活動。“原計劃190人,會前還勸退了不少人。沒曾想當天一下子涌去了近400人!有的租賃機構來了一個團隊,市場、風控、資金等前、中、后臺有十幾個人,有的企業董事長、總裁、財務主管都出動了。”
同樣是3月10日,新區的一家民營企業瑞恒茂科技公司與中國金租公司簽下了合作協議,一期合作涉及金額3000萬元,三期總投資將達3億元。這筆融資將用于企業置辦工業污水處理設備。該公司副總裁程偉算了一筆賬,“有了政府的財稅支持,我們的融資成本跟從銀行貸款差不多,甚至還低點。相信很多中小企業都會為之動心”。不僅如此,用以租代買的方法購進大型設備,能減輕大資金占壓,讓企業流動資金更充裕,可以放手搞運營、謀創新。
融資租賃公司的積極性一點兒也不比需求企業小。跟銀行比起來,租賃企業人員少沒有“腿”(網點),因此并不容易及時獲得企業的需求信息。記者觀察發現,近幾年租賃業內部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新產生了很多注冊資本幾千萬的中小型租賃公司。這些規模不大、專長有別的“小個子”租賃公司,基本做不了飛機、輪船、鉆井平臺等大業務,更適合跟“門當戶對”的中小企業結對子。事實上它們也確實在苦苦尋找適合自己的“對象”。如果政府下工夫把那些有需求、有前途的企業和項目歸攏上來,“就好像把一份愛情擺在面前”那自然是極好的,就再也不用“眾里尋他千百度”了。新政剛推出,中信金租就陸續與濱海新區、東麗區、寶坻區政府簽約,通過政府向區內企業打包授信,金額多在10億元以上。3月10日,中國金租、泰達租賃、濱海科技融資租賃等近十家在新區開展業務的融資租賃機構,也與多家新區中小企業集中簽約。
正因為融企雙方都有強烈的需求,政府用不著“拉郎配”。市金融局副局長陳宇說,“政府在其中起的作用是四兩撥千斤,是通過財政扶持和信息服務等市場化手段搭好臺,讓企業唱戲。”
實現多方共贏
企業啥時候最需要融資租賃支持?瑞恒茂集團副總程偉、寶淶精工財務主管蘭寶劍等多位中小企業的業內人士回答:在“小升初”“小升高”“弱轉強”的節骨眼上,需要借力“躍龍門”之時。程偉深有體會,瑞恒茂公司眼下就處于快速成長期,集團拿到了好項目亟須上馬新設備,而集團旗下的一家分公司又正做掛牌新三板的準備,可以說企業正在過坎爬坡、再上層樓的關鍵時刻,最需要大資金支持。這次與租賃公司牽手成功,企業發展也就步入了快車道,待完成一期工程,企業在資本市場將更有話語權,也已計劃未來問鼎滬深主板。
“天津正在推行的這項政策,也有望為融資租賃業的發展打開一片新天地!”中國租賃聯盟召集人楊海田滿懷期待地說。很長一段時間里,租賃業的著眼點是大型企業,每單金額在1億到5億元之間,很少關注到中小企業。現在租賃企業中的“小個子”越來越多。新政給這些中小型租賃企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政策落地開花后,極有可能形成大中型租賃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的大中型企業、中小租賃公司服務中小企業的差異化發展格局。中小企業與中小租賃公司將相互借力、齊頭并進,最終構建實體經濟與融資租賃共生共榮的良好生態環境,政府方面顯然是花小錢辦了大事,“這條道如果走通了,將具有了不起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來源:天津日報
上一篇:傳統行業加碼金融業,宗申動力2億元設融資租賃公司
下一篇:河北金融租賃注冊資本增至30億元